這是台灣PX系列的第三篇也是最後一篇。
第一篇介紹了台灣PX的點火方式、排氣量及車型名稱:
第二篇介紹台灣PX的各型各代外觀特點和生產廠商及民間俗稱外號:
還沒過的車友請移駕去上述網址參考。
今天這一篇算是一系列裡的重頭戲,我會介紹台灣PX的特殊引擎、電發、自混及車台的判別方法。
七、特殊引擎
「大馬力」
除了一般125、150、180引擎之外,還有同為150排氣量但形式不太一樣,俗稱為大馬力的引擎。
大馬力引擎與一般px150e不同,是台灣偉士伯與工研院合作開發。其最大特點是五孔的氣道,與一般pe的三孔氣道不同。除此之外,汽缸天柱位置及引擎內部潤滑稍有不同。而這個五孔氣道的設計讓進氣效率比一般PX150引擎好,坊間甚至有150能跟180拼博的說法,也就被暱稱為「大馬力」。而這顆被稱為「大馬力」的引擎從1992初登場到1998謝幕都有生產,有被搭載在pe也有被搭載在T5的車台上。因為是偉士伯跟工研院改良的系統,所以是台灣特有款,改良的目的是為了讓進氣效率更好,以達到省油環保的需求。有一說是偉士伯跟工研院機研所合作,目的其實是取得政府對於產業開發的補助。補助我相信很有可能有,但改良出一顆不錯的引擎也是事實。
大馬力的引擎不一定有電發,但都是機油自動混合的,如果沒有自動混合,那就是被前人閹割掉。有關自動混合本篇後面會說。大馬力的空濾盒上蓋有凸出,同樣的蓋子也出現在vespa二行程檔車最終改款的COSA上,所以猜測是流用COSA的上蓋。大馬力因為自混,所以化油器是用自混版的,上蓋跟一般自混PE自混可以互換。
國外的t5引擎雖然也是五孔氣道,但跟國內「大馬力」的五孔進氣是不同的,台灣並沒有原生的Piaggio正宗螺旋進氣的t5引擎,而T5除了裝載「大馬力」引擎外,也有一般的pe引擎,這些我留待T5專章再談。
「大馬力」引擎從外觀判別,就是汽缸排氣口:一般的偉士牌排氣管是圓形插到汽缸排氣口,而大馬力是兩支螺絲固定。可見下面比較圖。
「大馬力」是早前玩家趨之若鶩的引擎,因為他價格比p180d便宜,卻有著比一般150好的性能表現。但因為產量較少,又與其他vespa都不通用,在vespa車種越來越式微的本世紀初期,就停止生產大馬力的引擎零件,到大概十年前,大馬力的汽缸變成稀有貨,全新汽缸活塞甚至叫價到近萬元,維修的不便一度造成大馬力引擎不如過去受歡迎。
一般vespa的整理維修,會先考慮搪缸,沒辦法搪缸才換汽缸,但因為「大馬力」的數量少,所以沒有廠商為它生產專用活塞,而流用的活塞因為設計不同容易在後續造成問題,所以一般就流傳「大馬力不能搪缸」的說法。其實不是不能搪而是活塞不容易處理。
當時大馬力汽缸有多難處理?有興趣可以看這一篇:vespa 大馬力爭奪戰 @ 台灣 (PX150E PE PX 150 大馬力)
當然坊間過去還是有土炮處理活塞去解決無法搪缸的問題,但畢竟是少數無法成為主流。從十幾年前到前陣子有這麼些年,很有可能是從溢泰阿仁開始,維修大馬力汽缸的方式是換polini改裝汽缸,但我總覺得那與一般pe換polini改裝缸意思一樣,某種程度是不是失去了所謂「大馬力」的意義。但好在因應市場,有車友將大馬力汽缸的加大活塞量產,從此大馬力維修也不是大問題了。
「V6」引擎
其實v6並不是vespa更不是p系列,但提到「大馬力」這顆台灣研發的引擎,就不得不帶到性能強勁的V6。
其實比雅久V6在販售的時候,羽田早已已和piaggio原廠結束合作,所以說起來v6這台車並不能算vespa,它以比雅久自行研發的進氣系統創造比原vespa良好的性能,然後參考(其實就是抄襲啦!如果是今天piaggio絕對會提告)T5的外觀成為比雅久v6,當時即以性能為訴求打入市場,但畢竟品牌的影響力還是很大,失去piaggio原廠的加持加上台灣偉士伯以「偉士牌」三字深植國人心中暗,v6即便擁有不凡身手,卻無法實際反應在銷量上。
V6的汽缸跟大馬力一樣也是五孔進氣,但將一般vespa將化油器裝在曲軸箱上並以曲軸閥進氣,改成將化油器掛在汽缸上併以舌簧閥進氣,這樣的進氣效率讓性能比傳統vespa進步不少。
坦白說我個人沒有騎過v6引擎的車,但汽缸進氣是現今有些改裝品的設定,而蛇簧閥更是vespa性能改裝幾乎都會選擇的進氣方式。想像一下,台灣在三十幾年前出現的v6到vespa改裝較成熟的十年,有這麼十幾二十年,一台原廠的v6就有大家想做也做不到的改裝效果,是不是很厲害!
(V6引擎的實拍圖還在等淡水特派記者的回傳,稍晚會補上)
引擎迷思
以下是我個人意見:像是大馬力、V6這些改良型引擎,性能的確比原vespa引擎性能要好,以原廠車來說,他們的表現真的可圈可點。但有時因為這樣的車購得成本比較高或零件比較難取得,那麼追求這些引擎就變得不一定必要了。這些引擎價值在性能表現而非收藏價值,但單就性能來說,現在百家爭鳴的改裝市場,要超過原廠大馬力或原廠V6引擎的表現的改裝品,可以說實在蠻容易的,所以這些引擎對我來說的珍貴,反而是紀錄了台灣機車史的發展軌跡的一步步,真的要車會跑的,有更多表現超群的改裝方式可以選擇,倒不用對這兩顆引擎有著過度的吹捧或追求。
八、其他:電發自混與車台判別
一、電發:
PX150E上首次出現電發及自混的選配,電發跟國外規格一樣是以馬達帶動電盤來發動,在車身標牌上會有一小行「elestart」。
機油自動混合的化油器與一般手動混合的不同,但不一樣的地方並無關「性能」,而是自動混合的「功能」,有一機油孔。配合自混化油器,空濾盒也有所不同。大馬力的自混空濾上蓋跟一般PE自混上蓋外觀不同但可以互換使用。
除了大馬力一定是自動混合外,自動混合的「自混和電發分別存在於一般PE、大馬力及T5當中,也可能只有一樣而非兩樣都有,在當初購車時就是價格的差別而已,所以用電發或機油自混來判斷車款是不準確的。
二、社外車台?原裝車台?
被稱作「車台」的是vespa的骨架(frame),因為vespa的的設計,骨架跟西裝面板跟外觀是一體的,除了肚子(panels)和土除,其他算是一體成型。
社外車台是什麼?
在PE上市後,在只看引擎號碼的台灣VESPA維修市場出現了一種超完美服務:無論你騎的是Sprint還是鴨母,或是PX撞到壞了,車行都能跟零件商叫來一整個完整車台,車台上連前叉跟配線都已經預裝好,客人車子早上牽過去,付了新台幣8,500元後,下午就能牽回一台外觀是最新款PE的車了,當然,引擎還是那顆原本的。這樣的服務,一定程度打擊了偉士伯新車的銷售量,也讓不知道多少台鴨母跟S甚至更稀有的車台灰飛煙滅。按照過去台北阿海師的回憶,在他個人手上丟掉的光鴨母車台起碼50到100台。而這些隨叫隨到的車台,就是我們說的社外車台。
而當年車行幫客人換一個全新的社外車台,上面有新的土除新的箱子新的烤漆新的線組開關大燈碼表,除了前叉是零件商找二手替換之外,其他都是新的,客人需要連工帶料付出多是錢呢?以台北市知名經銷商來說,是收新台幣8,500~11,000元,車行成本為三千多元。現在看來,無論是這個服務的內容或是金額,看起來都很不可思議。換車台這樣服務,一直持續到et8上市的1998年還有出現,隨著PE跟T5停產,換車台才消失在市場上。
而社外車台的出現,有一說是因為偉士伯增加產量卻不及擴張產線,把一些重要機件如車台的生產都外包給下游廠商,這就讓外面廠商掌握了製造車台的技術。對於這樣的說法其實我有點懷疑,因為即便沒有授權或外包,只要有利可圖,汽機車零配件市場本來就很多非原廠的「市面零件」。
社外PE車台明顯比較輕,固定肚子拉桿因為公差大很容易彈開,所以會看到老一輩的師父在某些椅墊螺絲裝U型的鐵片勾住兩邊肚子拉桿。按照車友們(包括我自己)的騎乘經驗,社外車台騎起來鋼性似乎比較差,簡單講就是散散的,據說是因為焊點工藝較差的緣故。但社外車台也不是沒好處,因為車台較輕所以天生輕量化,我自己的比賽車就是前車主用社外車台加強焊點打造,加上我做的車身強化,即便是在賽道上極限操駕,剛性都比原廠車台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判別台灣P系列的社外和公司車台的方法
- 要認定公司車台的容易的方式就是阻風門(Q鈕)拉桿與油杯開關旋鈕在一直線上與地面垂直,直列於坐墊下方車台接縫處。而社外車台的阻風門拉桿跟油杯開關呈左右直線與地面平行,各處於車台接縫的兩側。這是最容易判別的方法。
- 公司車台於備胎架上會有繼電器的預留支架,不管電發與否,只要公司車台必定會有此支架。
但以下狀況是例外的判斷方式:
- 1984年p系列的自動噴合上市,包含PX150E跟P180D都有自動混合的版本,而在1984的自動混合版本的風門跟油杯的排列也是左走橫向排列,但這是貨真價實的公司貨,但隔年就改回正常的直向排列了。
- 在第一批「大馬力」上市時,台灣偉士牌取消了油杯開關,可能因為油錶就能顯示油量,但這樣的改變馬上就被改回來,一說因為這個設計讓修車是師傅在倒車時油杯沒辦法關,汽油往往流滿地。而這個沒有油杯開關開孔的設計,除了短暫出現在PE大馬力上,也出現在T5大馬力上過。而這樣的車台通常都是配上自動噴合機油的車。
- 後期的大馬力車台又有另一個狀況,就是油杯開關一樣置中在接縫處,風門拉桿卻偏向引擎邊,也就是看上去風門拉桿在油杯開關的左上方。這樣斜置的設計也是台灣原廠車台。有一些後期台灣偉士伯公司賣出的公司車台也是這一批。
- 後期大馬力在前箱內有一個除了主鎖頭之外的龍頭暗鎖,只要手套箱內有龍頭暗鎖皆為原廠車台。
所以,用座椅下阻風門拉桿和油杯開關位置判斷:成一直線為原廠,成一橫線為副廠,只有阻風門或斜置的也是原廠。副廠車台因為更換快速便宜,所以數量很龐大,建議大家烤漆整理之前記得確定是不是原廠車台,如果不是就買一個原廠車台再來整理吧。
車台上的六角桃鋼印
有車友會以車台是否有六角桃鋼印做為判別原廠車台的方法,但這種方法不一定準確。六角桃鋼印會位於車台引擎側,肚子前方的側面,約為變速線上方。約在1988後的PE公司車台有此鋼印,此鋼印是台灣偉士伯發明,外國車台沒有這個做法。但在1988前的公司車台沒有鋼印,同時依照修車師傅表示也有看過有鋼印的社外車台。所以上述已有許多方法可以判斷車台是否公司,所以建議不用以有鋼印與否判斷公司社外,以免誤判。另外閒談:台灣的監理制度早期是不用登記車身號碼的,所以台產車台照說沒有車身號碼,但我之前的P180D前車主換過跟台灣偉士伯買的全新車台,車台上有六角桃標,所以為台製車台無誤,但卻有車台號碼,所以猜測當時台灣偉士伯應該有生產車台出口,這也是一件趣事。
至此,我寫了三篇文章介紹台灣PX,雖然寫了接近萬字、拍了很多照片及蒐集很多圖片資訊,希望對於後續想玩PX的車友有幫助。後續有關偉士牌的文章還正在進行中,敬請期待。
特別感謝台北溢泰車業阿仁師、台北亞原工坊小凡師。
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讓我知道,謝謝。
延伸閱讀:
P series(一)--vespa new line VESPA P series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